了不起!袁隆平团队在柴达木盆地盐碱地成功试种“海水稻”,这意味着什么?
昨天在电视的CCTV-13,看到了一个好新闻。就是袁隆平的团队,在试种的高寒耐盐碱水稻,又称海水稻。那么,欢迎围观,了不起!袁隆平团队在柴达木盆地盐碱地成功试种“海水稻”,这意味着什么?答案是,肯定意外着,我们水稻的生产,又要有进一步的提高了哦!具体的分析,如下;
首先,这事情的经过是什么呢?
根据最新的新闻得知,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的工作人员们,将在青海格尔木市大棚内培育的海水稻移栽到新开垦的盐碱地中,这也是海水稻在柴达木盆地首次进行试种植。海水稻是一种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具有耐盐碱、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等特点的水稻。而地处柴达木盆地核心区的格尔木市拥有特殊的地理条件可以试种海水稻。
接着,柴达木盆地是什么地方?
在初高中的地理书上,我们就已经了解到了,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它处于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山脉和高原形成的月牙形山谷中,盆地内有盐水湖5000多个,最大的要数青海湖,柴达木盆地就是盐的世界!
然后,成功试种“海水稻”,这意味着什么?
袁隆平的团队,经过五天时间的人工插秧,目前已完成两亩多地的海水稻试种。目前***在当地新开垦的盐碱大田通过“人工+机械”的方式先试种100亩,进行数据观察,为后期大面积试种提供数据样本。
要是这次成功,并且可以得到广泛的种植。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国家的水稻种植区域,又多了一个地方,产量也会跟着有所增长。我们中国14亿+的人口,最起码的吃饭的粮食问题,又可以进一步的得到解决和提高!
最后,再一次感谢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真的是为了我们中国14亿+的人口,贡献很大。祝福袁隆平老先生,能长命百岁,幸福快乐!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感谢围观,期待转发,评论和关注一下,只有米饭怎么吃都不会厌倦的我,大恩不言谢啦!
提要:袁隆平海水稻试种青海,将来人们有望吃到“西部海水稻大米”
近日科学兴农了解到袁隆平的海水稻在试种迪拜、非洲之后,在我国也再度向西部高盐碱地区试种。对此国内媒体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兴奋之情,不过对于国内这些自媒体来说,科学兴农这里还是要说一下关于用词还是不要太夸张,比如“袁隆平团队在柴达木盆地盐碱地成功试种海水稻”,以这句话来说“成功试种”是什么意思?本来海水稻试种柴达木盆地就已经是了不得的事,说明团队对于本次试种比较有信心,然而成功试种这就有点迷茫了,加上成功这个词,固然能够引发人们的自豪感,但是却真的显得不伦不类,这就有点像成功开始了做实验道理一般,还没有结果呢,只是按部就班的做了实验的第一步就敢称成功?
下面咱们言归正传,海水稻试种青海柴达木盆地能够说明什么问题呢?对于任何品种的推广,都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比如品种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要求不仅仅是体现在年份之间,还需要体现在地区之间,在试种柴达木之前,已经在迪拜、非洲取得了成功,而且本来预计亩产300公斤的海水稻竟然创造了亩产500公斤的高产纪录,当然相比于袁隆平院士杂交稻动辄1000公斤的高产纪录,海水稻亩产500公斤显得差了点意思,但是也要知道这些本身盐碱地如果不种植这种海水稻,种植其他类型的作物也是几乎不生长的。这亩产500斤粮食可以说是“废田利用”了。
海水稻本次试种柴达木盆地也只是为了进一步的检测海水稻的稳定性,毕竟同之前相比区域有所变动,同时年份有所变动,气候方面也可能有所变动,这也变化的因素都是在进一步的考量海水稻的稳定性,为进一步的大面积推广做准备。据媒体报道的消息看,本次试种的面积并不大100亩,从管理操作角度看可能是要容易了许多,毕竟照顾100亩要比照顾几千亩要省心了许多。不过如果这100亩能够试种成功的话,相信也将会有更大规模范围的试种。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副主任 张国栋对于海水稻的前景做过一番表态,当前我国15亿亩盐碱地当中,大概有2到3亿亩有改良成农田的潜力。如果能够有2亿亩盐碱地能够种植上海水稻的话,那么也将增产2亿吨的大米,要知道当前我国粮食总产也不过6.6亿吨呀。
粮食再多都不要嫌多,尤其是在今年***疫情期间突然闹出来的***,更是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海水稻无疑是未来拓宽粮食增产的一个新途径。
这是变废为宝,是人类科学利用沙漠的伟大创举。无疑,这也是个人类奇迹。意味可以解决我们的粮食危机,养活更多人口。为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的科技实力。以袁隆平为首的科学家团队,为全世界和平利用自然环境作出了重大贡献。不同于西方的军事科技,中国人民的科学技术研究是造福人类的。这是值得自豪的!
盐碱地种海水稻意味着可多养活8000万人,意味着我们的粮仓丰足,意味着我国的水稻种植技术已达国际前列,更意味着我国综合实力提高,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一提起“袁隆平”这三个字就让我肃然起敬,出生于1930年的袁老爷子,90岁的高龄仍然为人类吃饭的问题奔波、操心,为有这样的“国之重匠”点赞。
据了解,袁老爷子一生三个梦想:
1、水稻比人高,禾下可乘凉。
2、杂交水稻覆盖全球。
3、在中国改造1亿亩盐碱地,推广海水稻,增加粮食产量。
前两个目标都已经完美实现,第三个梦想正在逐步进展中,而柴达木盆地是盐碱地海水稻的种植成功,也代表了袁老团队种植技术的突破,“能让更多的人吃饱饭,吃好饭”我觉得这是老爷子内心最初的期盼。
“民以食为天”,说袁隆平爷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父母,这一点都不为过。
2020年受***肺炎疫情的影响,多个国家和地区出于粮食安全考虑,开始限制本国粮食出口,这引发了全球关于粮食危机的担忧。
感谢各路朋友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了我如下信息:袁隆平科研团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开辟的海水稻种植试验田,连续第三年获得了丰收。
衷心地向袁老致敬。
大家都知道了,海水稻并不是种植在海水里的,也不是用海水来灌溉的,之所以叫“海水稻”,只是因为这种水稻比较耐酸碱腐蚀而已。
袁老成功地在离海洋“十万八千里”的地方种出了海水稻,这意味着什么呢?
估计大家都会说:这意味着袁老的科研团队攻克了一个新难关;这意味着其他地区的盐碱地也可以借鉴;这也意味着我们国家的粮食有了更稳固的保障……
都没错。
但我觉得,这还意味着:很可能在我们一直忽视、一直以为没什么可施展才能的、生我们养我们的家乡,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和商机。
人生不缺机会,缺的只是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