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这篇散文吗?对题目的感觉如何?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温一壶月光下酒》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第一部作品里的一篇,也是他散文的代表作。
初读这篇散文,内心里酒涌现出一个词:情趣。这是我对这篇文章的第一感觉。再读作品,这种感觉更是强烈,一种雅、趣、情扑面而来。
一,雅。
说到雅,不免要提到中国古代文人的闲情逸致,他们崇尚九大雅事:沉檀焚香,栖霞品茗,落花听雨,踏雪赏梅,衔花候月,清月酌酒,濛雨莳花,逐水寻幽,闲风抚琴。每一样都高雅有格调。其中最为追崇的当是清月酌酒。可以说文人与酒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古代文人几乎都会喝酒,魏晋时期杰出的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他就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唐代大诗人李白不仅是“诗仙”更是“酒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就连女子也喜欢作文时以酒相伴,李清照的作品中多次出现饮酒的词句,“东篱把酒黄昏后”“三杯两盏淡酒”,“沉醉不知归路”。
古人喝酒,他们讲究很多,如作品中所说要有喝酒环境氛围,要有喝酒的兴致情趣,要有对酒的宾客雅客,还要讲究酒器酒味,最后就是要喝到不同层次不同的境界,可以微醺,可以浅醉,还可以一醉方休,酩酊大醉,放旷豪情是性情,浅唱低吟是意境。
二,趣。
清月酌酒,很有意思,有人举杯邀月,有人举杯思月,还有人提酒问月,林清玄呢,《温一壶月光下酒》,月在不同的作者眼中,它是不同的。有人把它视为渲染环境,烘托气氛的景物,有人把它当做可以倾述心怀,寄托情志的朋友。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有情趣的、有情调的,有一种浪漫气息。作者用亲切的又温文尔雅的拟人化手法,将月光装入壶中去温,然后和酒并作一起痛饮,这是多么赋有想象赋有情趣的事情。把作者的超出常人的才情,用一种很主观很率性洒脱的诗一般的文字表现出来。
三,情。
月光和酒不过是人们借以达意抒怀的常物,有人因思念,有人因孤独,有人因激愤,有人怀才不遇,有人壮志难酬,不一而足。但都在表达一种情,言为心声吗。《温一壶月光下酒》想要表达的是温情,是一种将浮名虚利换作浅酌低唱的灵魂.
我开始真正关注林清玄先生还是去年的时候,他离开世界时网上有很多消息,在这以前,我并不了解林先生的,我是没有太多时间涉猎更多的书或者因为我有时偷懒而已,或者几乎不去看平淡的文字和鸡汤类的文字,直到先生去世,网上轮流转载先生经典语句,我才开始慢慢去品尝其文字,才开始关注和读他的作品。
其实到现在我没有读过《温一壶月光下酒》,我只是特别喜欢这样的题目,一遍遍去想这样的一个境界,一遍一遍去思考人生的意义,这个题目中总感觉有深远的什么吸引着我,似乎充满了禅意,似乎对生活极其热爱,似乎这是仙界般的生活,似乎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总之,这样的题目足够将一个人的目光吸引。
一直以为林先生一定生活在温柔富贵中,或者物质生活无忧无虑的家庭中,但恰巧相反,林先生小时候家贫,帮渔民***、码头搬货、屠宰场杀猪......这是他常常干的事,后来学会协作来赚取稿费。生活也算不易,但林先生有一颗爱生活、爱自然的心,他将生命中所有认为是生命中必须要有的,乐也是生命,痛也是生命,对生命有深切的领会和体悟。所以,他的散文有深远的禅意也有对生命的关怀,他的散文里的每一个字都是那样积极美好,令人羡慕。
我也愿学习蝴蝶,一再的蜕变,一再的祝愿,既不思虑,也不彷徨;既不回顾,也不忧伤。
生活不会是童话,每走一步,都困难重重,面对现实时,要学会坚强,不能忧伤,生活从来不相信眼泪。
我们要轻轻的走路、用心的过活;我们要温和的呼吸、柔软的关怀;我们要深刻的思想、广大的慈悲:我们要爱惜一株青草、践地唯恐地痛。这些,都是修行。
林先生的文字适合在午后和煦的阳光里,在开满小花的林荫道上,坐着小木椅,耳旁小鸟歌唱中,捧一盏清茗,细细品读。
(图片来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