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的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250字—350字的)?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康震会写诗词吗?他的诗词水平到底如何?
我认为康老师会写诗词。他在中国诗词大会作点评嘉宾时的一首即兴小诗:
大江东去流日月,古韵新妍竞芳菲。
雄鸡高歌天地广,一代风流唱春晖。
虽然平仄,韵律,对仗,相粘等诸多格律不是很规范,但即兴之作,贴近大会主题,对诗词流传千古感到欣慰,对文化复兴与创新发展进行了展望,对诗词的未来及选手在大会上的表现充满了期待,不落俗套,充满新意。
康老师更是一流的诗词鉴赏家。不用说他在巜百家讲坛》上讲李白丶杜甫丶李清照等诗词名家如何受欢迎;也不用说他在大学开的公选课巜唐诗选读》350个名额遭到“疯抢”,上课时甚至能挤进去400人;仅凭他在诗词大会上的讲诗作画,就让人拍案叫绝,圈粉无数。
自带流量的“诗词男神”非他莫属。
俗话说,会者不说,说者不会。会者不累,累者不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者,多数是卖嘴皮子的,不会卖嘴皮子的,多数是动手的。这说明术有专攻,人各有长。康教授会不会做诗,这个无所谓,中国诗词大会请的就是会卖嘴皮子的,不然,冷了场救不了场比会写一首诗更糟糕。倘若诗词大会要求上擂台者***献一首诗,恐怕会是另外一种风景,这就好象是在比武打擂,若比武者不动手动手真打,仅仅是动嘴论招式,初看还热闹行啊!看多了就泄气了。但是不管怎样说,康教授属武功师傅中的教头级别,若写诗只有花架子,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康震是一位有***,有感情,有才情的诗词评论大家,他的点评精到,幽默风趣,也符合诗词大会栏目的风格定位,让大家了解中国诗词,爱上诗词,传颂诗词,就需要深入浅出的解读,而不是晦涩难懂的咬文嚼字,为康震老师点赞✌
至于直呼***名字,因为我是所有的作者都是称呼大名的,无需计较。诗写得不好,也不影响点评效果。
看问题看其本质,看栏目举办的初心,宽容大度,博***众长,才能享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康震,是著名文化学者,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分党委书记、教授、愽士生导师。曾被人社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康震没有出过诗集是事实。但不等于他不会写诗。而且,他的工作精力主要集中在对中国古代诗词和文学的研究,对中国古诗词的弘扬和传播。康震对唐诗宋词的研究,尤其是对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的研究都达到相当的深度,先后共出版专著23部,发表各类相关论文54篇。并对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文选都作过注析並出版发行。可见他功底之深厚。
康震对于普及中国古诗词是作了较大贡献的。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过《唐宋八大家》系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李清照等;还担任央视《汉语桥》、巜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并先后担任国家、省级电视台文化类节目近20次评委。所有这些,都给广大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良好印象。而且有时在主持节目或当评委时,当众即兴赋诗,而且很显水平。
巜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康震继续担任点评嘉宾。毎次听他点评(当然也包括其他点评嘉宾),都觉得是一种美美的精神享受,也是对中国古诗词的高、大、精、美、灵的一种领悟。尤其在董卿给选手出画图猜诗的题目时,只要康震在场,就由他当场作画写诗,真的活灵活现,令人赞叹不已。
中国,需要康震、蒙曼、王立群、郦波、杨雨等这样一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