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跟清明节怎么来的?
中元节,又叫七月半、盂兰盆节等。它的由来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七月十五祭祖流行于汉字文化区域,在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祭祖向祖先报告收成,是一种追怀先人,敬祖尽孝的文化习俗。
“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的道教。道教有三元之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
“盂兰盆节”源于佛教。相传释加牟尼的***目连父母双亡,十分思念母亲。得道后,他开天眼发现母亲堕落饿鬼道中,饥苦太甚。目连于是求教于佛,佛授其《佛说盂兰盆经》。目连按佛意,与众僧七月十五这天用盂兰盆盛百味五果,供奉地狱众生,解救了自已的母亲。从此,每年七月十五就成了佛教的盂兰盆节。
清明节的由来,是跟春秋时的重耳、介子推君臣二人故事有关,清明节时我已述过了,今天是中元节,就再不细说了。谢谢邀请!
(图片来自网络)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中元节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去除先辈遗留的干枝枯叶,保留可借鉴的新芽。弘扬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每年4月4-5日。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这个是中国传统节日,现在都在外面打工,一般都是上班,在外面过,也没有特别的,和平常一样,大不了,厂里发个月饼,,我外面没有气氛,在家里有气氛,要走亲戚,现在,觉得外面没有什么啊。
中国一共有三个鬼节,他们分别是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虽然鬼节的传统已经流传了不知道多少代人,但是可能还是有人不懂他们之间的区别。为什么中元节和寒衣节不如清明节那么有名呢?而且这些既然都是拜祭的节日,为啥要有三个鬼节呢?
中元节.jpg
既然今天是中元节,我们就先说中元节。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鬼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是分属于民间俗信、道教与佛教的说法,三者呈并列关系,而非一个节日的三个不同名称。
鬼节其实是民间的说法,据说从农历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而中元节中的“中元”二字源于道教的三元说,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使用“中元节”这个词汇指代的七月十五,其实是“地宫赦罪日”,而民间俗信中,这一天祭祀的鬼并不专为祖先亲人,也包括了孤魂野鬼。
而佛教的盂兰盆,是梵文Ulambana的音译,原意为“救倒悬”,即解救在地狱受苦的鬼魂。佛经《盂兰盆经》在西晋时期翻译传入中国,经中有“目连救母”的故事,与当时仍然存有的孝道观念暗合,后被推崇“三教同源说”的南朝的梁武帝萧衍提倡,将其定为一个民俗节日,当时其主要功能是供奉佛祖。只是到了宋代才发生了变化,发展为荐亡度鬼。
其实中元节和盂兰盆节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只是都选在了七月十五这一天。只是同样都是拜祭鬼魂的节日,慢慢的民众就把他们当成一个节日来过了,这也才有了民间鬼节的说法。
清明节祭奠的亡者是自己的祖先亲人;中元节主要是祭祀游魂野鬼,扔馒头啊烧纸啊放河灯啊念经啊超度这些无人祭奠的亡魂。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把祖先。
中元节是古代节日三元之一,正月十五上元节,庆贺正月元宵。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先祖。十月十五下元节也是寒食节,纪念古代先贤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是我国主祭祀的传统节日。
它与寒食节、清明节合称我国古代的三大鬼节,每年主要集中在在农历的七月十五这天举行祭祀活动,但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人们也有在七月十四祭祀的传统。也有一些地方从七月初就开始祭祖的仪式,在夜里将祖先接引回家中,然后一日三顿茶饭的供奉直到七月结束。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节气是按照阴历制定的,阴历没有闰年。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源于晋文公纪念忠臣介子推,以示不忘“清明”之志,于老百姓而言,是祭奠先人的一种的形式。
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清明节为什么过的是阳历而不是农历,传统节日不是应该过农历的吗?
我国民间使用的的农历包含了阳历和阴历,农历就是阴阳历的合历,有人对农历,阳历,阴历,公历总是分不清弄不明,所以常弄糊涂了,以为农历就是阴历,阳历就是公历,农历是我国特有的,公历就是外国的,进口的,是舶来品,这样理解是有错误不对之处的。
我国历来重视对天文地理的观察和考究,在几千年前的夏朝就有了“夏历“那时对日月的运行规律就有所掌握,只是无法做到今天这样详细完备精确而已。阴阳历的叫法,也是我国的传说特色。以太阳为的阳,月亮为阴。以太阳运动变化规律而创造设计了二十四节气,这就是农历中的阳历,也即是说,农历使用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观察太阳运行规律而得来的,不是以月亮运行规律而得,所以二十四节气与阴历没必然的联系关系,是阴历硬要往二十四节气靠拢经阳历上凑的。阴历就是以月亮朔望圆缺盈亏变化规律而制定的历法,体现的是月变规律,朔必是初一,望是十五。古人习惯于用阴历记日月,因为更形象,体现月变更明显易识,而轻了阳历,只在年季变上重阳历以利于农事,故而传统节日多以阴历定之。
阳历重年,体现了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反映了冷热寒暑,农耕必得依阳历,但平时又习惯用阴历,阴阳历是有很大差别的,作用不同,计法不同,但又要拉近,只好让阴历就阳历了,所以阴历要闰月,19年要七闰。一些人缺乏历法常识,以为阴历很重要,也不会正确区分阳历阴历农历公历之间的关系而有误解弄错的。想想,太阳,月亮,不用说,太阳作用远大于月亮,也即可明白阳历重于阴历了。但习惯了的不一定都对都好,这一点,有固定思维影响不肯改变者要醒醒了。
阴历一般指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的历法,阳历一般指以太阳仰角变化周期为依据的历法。月相变化周期约为29.5天(自然日),12个月大约355天,若仅以此为依据,每年产生的误差会很大。我国古代历法也在不断改进,一般称作“农历”,农历主要以月相变化为依据,但通过闰月以及新年开始时间的调整进行了补偿,保证了历法授时的相对准确,叫做“置闰”(简单说,农历的授时会自我更新,补偿,调整)。置闰的起点为冬至。
这里就得继续说明冬至,冬至、清明属24节气,24节气属于阳历,说白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变化确定的,不难发现,24节气在公历中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因为24节气和公历都属阳历。对于一个农业国家,历法授时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用24节气的优势就就在于这里,当然我国幅员辽阔,也不是所有地方都适用。
结合以上不难发现一个结论,所谓农历不等于阴历,严格来说是阴历和阳历结合。过清明过的是农历,而不是阴历。
年份除以五,能除尽,就是四月四日,除不尽,就是四月五日。比如2022÷5,得404,余2。有余数,除不尽,清明就是四月五日。再比如2025÷5,得405,没有余数,清明就是四月四日。
二十四节气属于阳历。阳历有很多种,公历只是阳历的一种。其实,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节气并非中国二十四节气独有,而是一种普遍的太阳历重要时间点,英语里有专门的单词。其他的二十个节气则与中原农耕文明、气象、温度、动植物活动等密切相关。
中国的农历是一种以阴历为基础,又通过闰月来修正,使其基本与阳历保持一致的阴阳历。后来基本***用“十九年七润(月)”来调整阴阳历。这样,几百年几千年后,农历一月依然在冬季。
对比一下纯阴历的***历法,他们只按照月相记月,和中国农历月长度一样。但是他们没有设置闰月来同步阳历年,这样每年就会差十天左右。于是他们的“年”比公历年短,过年也是可能在春夏秋冬任何一个季节。***历以622年为元年,现在是***历1440年,而公历2019年到622年是13***年,相差43个“***年”!
清明节是我国古代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气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
对于清明节的源头、意义与过节内容,相信国人多已了解,不多赘述了。
只说说为什么清明不像春节、端午、中秋等过农历的而是过阳历的。
其实,说来很简单,在中华民族没有***用公历纪年法的上千年间,祖先们都是按农历的日子过的,只是在公历纪年法传入中国后,在1935年中华民国***曾把4月5日国定为清明节。
但是大家都知道清明节日并不固定,一般在四月的4日到6日之间。不仅仅是清明节日子不固定,其它二十三节气日子也不是固定在哪一天,一般是公历纪年法的上半月的七八号前后,下半月的在22号前后。具体在哪一天是和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关,也就是太阳每移动15度就是一个节气。***用公历纪年后,这二十四节气也公历化了,所以清明节就过阳历的了。
而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一直还按照农历纪年法过而已。当然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的文化,该保留的还得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