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论文?
大学生活是面向各地区的招生,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在一个地区相识相知,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那么怎么能够适应大学生活呢?
这就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那么怎么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大学生从自己家乡到另一个家乡这是需要一个过渡阶段,而这个过渡阶段就是心态改变,这个时候不仅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还要有自主独立的心态,尽量不要依赖父母,有事情学会自己解决,所以只要有这样的健康心理才能适应大学生活。
研究生跳楼,究竟谁不正常?
近日,武汉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陶崇园跳楼******,在各大媒体圈闹得沸沸扬扬。仔细一看,又是一起青年才俊遭受导师胁迫,不堪精神压力被逼***的人间惨剧。我印象里,这类***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比较轰动的就有西交大博士杨宝德溺亡***,25岁南邮研究生跳楼***等等。扼腕唏嘘之余,我看到网上有不少评论说,现在的孩子简直太脆弱了,帮导师带个饭,做做家务,被批评几句,就想着跳楼轻生,也太经不起风吹浪打了吧!
其实说这些话的人大概是没有亲身体会到,那种被逼绝望之下的心酸与苦楚,那种活着比死了的滋味还更加难受与煎熬!
就拿我身边同学的经历来说一说吧,或许更加直观和客观一些。
14年我如愿考取了江南地区一所985名校的硕士研究生。带我的导师是一位学识渊博,非常有亲和力的年轻学者。我很***,在读研的两年半时间里,我和导师相处一直非常愉快,从来没有遇到过新闻里经常报道的那种负面新闻。当时入学之初,我的同学兼室友小Q,被录取在号称“国家千人、泰山北斗”的海归老教授门下,一时让我们称羡不已。
可是过了大概半个月,原本脸上洋溢着自豪骄傲神情的小Q,便开始变得愁眉苦脸,郁郁寡欢,而且回来的也越来越晚。在我们的追问下,他才吐露实情:他们实验室规定上午8点半之前到,晚上9点才能离开。而且那位老教授自恃学术水平很高,丢给他一个国家重点项目,限他一周之内拿出一套新颖有创意的解决方案,而且这个方案必须是他导师从来没见过的!
是的,你没听错!一个学富五车、纵横科研领域四十余载的学术泰斗,竟然要求一个20多岁的小年轻拿出一个他从来没见过的New Solution!
小Q说,他刚听到导师这番话时,便感觉压力山大。于是自打进实验室,便不敢懈怠。生活中,不仅各种脏活累活要抢着干,还要帮导师做家务取快递和打饭;做科研时,要马不停蹄地翻阅查遍相关课题资料,有时熬夜到凌晨一两点,还在绘图测算数据。当他把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方案图纸呈给导师看时,老教授只轻轻一瞥,轻蔑地说道:What’s new?说完便将他的图纸***地摔在地上,开始对他肆意辱骂起来。他只能强忍着委屈,连忙向导师赔不是。他说他亲眼看到,同门的师姐汇报科研进展时,也被他导师骂的泪水涟涟,一无是处。
于是来不及抱怨,他便开始继续苦思冥想,绞尽了所有脑汁,烧死了无数脑细胞,竭尽所能终于又拿出了两套方案,却又被老教授一一否决,并且还威胁他: 如果再拿不出New Solution,就直接去学院办退学手续吧。听到这句话,一向坚强、忍辱负重的小Q,这次终于噙不住眼眶里一直打转的泪水,哽咽着痛哭起来。
最近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跳楼******,再加上之前西交大研究生跳河******使得人们开始关注此类的***,这得归功于网络吧,网络的发展使人们可以了解更多的***。其实研究生******绝对不是个例,每个大学每年都会有类似的***,之前在我上大学的这几年间见过不少,包括我有一个同班同学也跳楼***了,想想都过了十年时间,真是一声叹息啊。
在我个人看来,造成这类***双方都有一些问题,不过通过我看武汉理工大学这个***我感觉导师的问题可能更多一些,可能这个导师跟学生走得过于近了,除了学业上的事情,家庭生活干涉的太多了。虽然说研究生导师让学生干一些活也正常,但我感觉要有一个度。心态好的学生可能无所谓,但敏感的学生估计很难处理这类问题。
有人说导师经常威胁学生不让其毕业,可能有这样的老师吧,但说这话的大部分只是吓唬学生,只是起一个督促作用,硕士又不像博士有硬性条件的规定,很少有不能按时毕业的。
作为学生来说,研究生生活压力确实大,但要学会调节,多与其他同学沟通,千万不能一个人胡思乱想。有时候也要学会拒绝导师的一些要求,已经是研究生了有自己的思想了,导师不是上级,是亦师亦友,可以平等的沟通,有时候就是学生的一再妥协导致老师得寸进尺。
我个人经验看来,即使读研的过程再艰辛,等到毕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根本没有想象的难,毕业之后就又是一片天地。毕竟我国现在的形势就是硕士“严进宽出”,博士“宽进严出”,如果只是硕士只要自己做的差不多都能毕业也不用担心,大不了跟自己导师闹僵了就换导师呗!没有什么困难过不去。
很正常。
非研究生会跳楼,研究生也会跳楼。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心理健康是生命重要的一环。
然而重学历培养,轻心境培育。重分数灌输,轻情感抚慰。重证书技能,轻沟通交流。重物质满足,轻心理需求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学习、工作、生活压力,随着年龄而渐渐增大,一旦心理失衡往往走向极端。
这些问题在各个阶层都存在,没有不被涉及的。青年知识分子往往会更严重。
所以不跳楼是新闻,跳楼不是新闻。
#凌远长著#
不忍导师琐事安,研究生竟跳楼亡,引发热议是非论,究竟是谁不正常。
导师自然也有过,首先错选了对象,其次没有看实况,错把男子当女郎,家务琐事逼人干,让人颜面觉丢光。
主要错在研究生,不堪一击太荒唐。从小娇生又惯养,一点小事难担当。扫地洗刷做个饭,又没让你上战场,导师视你如亲子,这是好事为何慌,如若导师有企图,你可拒绝并告状,大可不必把楼跳,自行了断会阎王。
张公百忍终成仙,勾践卧薪又尝胆,身为男人大丈夫,身躯能直也能弯。拔得云开见日月,迎来人生幸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