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四年级老师要求学生抄一篇作文然后熟记,大家怎么看?
第一种情况:如果老师是在讲作文讲评完,告诉学生写作文的思路之后,让学生熟记一篇作文我觉得是可以的。因为小学生现在读的书也很多了,这就意味着,读的快忘的也快,所以大多数文章的一个写作技巧他们是品读不出来的。老师让他们背诵一篇作文的话,其实是更有助于他们理解,而且将这篇作文的一个写作方法潜移默化的渗入到他们的大脑里。这个方法我觉得不错。
第二种情况:如果老师是连讲都没有讲,直接就让孩子们背的话,我觉得这个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孩子们都还没有彻底吃透这篇文章呢,就算背的滚瓜烂熟,到时候不会用,那背了也是白背的,用这功夫还不如多背一些古诗呢。
我平时在上作文课的时候,一般是先带着同学们顺一下思路,一起来想想这篇作文怎么写。对于写作文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我会让他们在课下背诵几段开头和结尾的优美段落,来提高一下他们的作文能力。写作文这个事情急不来,就只能靠慢慢的积累来提升水平。
抄一遍作文并熟记,这是一种应付考试的办法,容易造成学生对写作的懈怠情绪产生,不利于学生学习,只是短期行为,不了长久,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不利。
我们知道,四年级习作在每次考试的时候占的***较重,而且是对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考查,特别重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潜心用力引导好学生写作,教给学生习作方法,促进学生不断积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而不是***用背诵一篇应付考试。
再就是,不利于孩子学习的长远发展。当然,我们提倡课外积累,写作只有多积累才能言之有物。积累多了,还得灵活运用,如果积累只是抄一篇然后熟记就可以完事,那么作文教学就可以完全不需要了。
同时,我们在教学写作课的时候,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模仿,而且还要启发学生创新。只有创新写作,才能出类拔萃,为才能真正锻炼孩子的写作水平。有专家就提出过,学习语文很简单,就两个字,一个是读,第二个就是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多读才能下笔如有神。但是读后必须要写,每天坚持练习写,哪怕只写一段或一句都可以。如果只是强调背一篇熟记就完事,肯定是不足的。
所以,积累与灵活运用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写作不断进步。
我觉得应该尊重老师的做法。
一、 对于一个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人生阅历和经历都不足,所以通过去抄一些优秀的作文,是有益于学生开拓视野和启发想象力的,有些文章如果只是通过去看,可能无法真正的去体会作者的感受,只有通过笔尖的记录,才会更深刻的印入脑海,更能思考和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意境,在以后的写作中,也有益于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够模仿自己之前抄写过的作文,借鉴并灵活运用成自己的东西,这样可以写出更多更好的作文出来。
二、有些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思路不清晰,不知道从何下手,通过抄写优秀的作文,学生可以模仿那些优秀作文的结构去写,他只要搞懂了这些构思的“套路”,他照着往里套内容就行了,以后写作文是不是更得心应手些呢?
三、抄作文与阅读作文相比,更能直观的检查学生是否有真正的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阅读可能只是大概看下或者根本就没看,一个班那么多学生,老师无法每一个去检查问你真正看了没有,而抄作文更能直观体现学生有去看这篇作文,而且抄作文更加记忆深刻。
四、其实抄作文也有讲究,选择性的抄一些经典的好文章和用心抄写,不要过分要求每篇都抄,否则会让学生有排斥心理,这样起到了反作用,会让学生只是麻木的去抄,而并没有去思考,没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也是无用的。
我是语文教师。我认为这样以这样的方式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内容是不足取的。
虽然抄写和背诵是语文学科的一个特点,但仅适用于文学常识,语文知识等内容。
作文是什么?作文是人对生活,自然的观察,思考,然后用文字形成的一种记录。其中每一个行为都包含着个人情感在里边。
小学生刚刚接触写作文这个学习任务,就应该一步步引导孩子认识为什么要写作文,写作文前需要做什么,写作文的时候需要做什么,写作文之后需要做什么。引导孩子明白读过的语文书上的每一篇课文,就是在教自己学会表达,学会作文。
当然,引导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足够的智慧,还有正确的方法。
老师要求学生抄一篇作文然后熟记,这是急功近利的作法。的确,在各个学校里边,多少都有考试押作文题,事先准备各种作文模板的情况,而且取得了即时效应。
我的身边也有语文老师曾经这样做,在每次考试之前,估摸着大致命题方向,然后找来若干篇范文,要求学生背下来。甚至还沾沾自喜,学生如法炮制,考试成绩还不错。
一次两次恰巧运气好,碰上了。结果在后边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如此这般有了依赖,作文水平,没有多少提高。中考中,语文作文全面崩塌,影响了升学。
所以说,熟记作文,对于初学表达,初学写作文的学生来说,是百害无一利。至少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观察事物,对事物产生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描述出来的权利。剥夺了孩子的创造体验。时间久了,若是没有范文的倚靠,就不知从何处想,何处下笔了。
如今的语文学习,随着中高考语文改革实施,要求是越来越高了。一个孩子的语文素养,需要一定的广度,一定的深度,作文一项,则更是检验语文素养的利器。若是不重视作文教学,扎扎实实训练作文基本功,仅靠投机取巧恐怕是过不了关的。
我们上小学时,语文老师经常让我们这样做,说这是好文集锦。反复背诵优秀文章,认真总结优秀文章的写作方式、方法及优美词句,日积月累,在背记中潜移默化,就会出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状态,更或是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之状。小学生正是记忆力旺盛的时间,加油吧!
孩子丢了老师给的朗诵稿,老师批评孩子并让找到,家长该怎么面对老师呢?
你好,妈咪乐享邦愿与你分享家庭教育知识,共同成长!
孩子丢了东西,批评是没有什么用的,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笨。
我想说的是,孩子丢了稿子,为什么家长要考虑去面对老师呢?
这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又不是家长弄丢的,家长是想去跟老师解释还是怎么样?
我觉得这个事情家长不需要面对老师。
家长应该面对的是孩子,理解孩子:
“把老师给的朗诵稿弄丢了,被老师批评了,心里很难过吧?”
“如果是我 ,我也会觉得很难受,而且当要用稿子的时候拿不出稿子,多让人着急呀?我以前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这样孩子就不会觉得自己很笨,这点事都做不好。
接着,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帮助。
如何教孩子朗读课文?
回答如下:教孩子朗读课文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预习课文:让孩子先阅读一遍课文,了解大意和内容。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故事情节或文章主题。
2. 解释生词:帮助孩子理解生词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者简单解释。
3. 分段朗读:将课文分成几个段落,让孩子逐段朗读。可以先由家长或老师示范朗读,然后让孩子模仿。
4. 练习语音语调:帮助孩子练习正确的语音语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课文。可以一句一句地朗读,让孩子模仿。
5. 强调重点句子:让孩子重点朗读一些重要的句子,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6. 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朗读和模仿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7. 讲解课文背景知识:帮助孩子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投入到课文中。
8. 反复练习:让孩子多次朗读课文,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进行反复练习。
9. 提问和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孩子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如果请你代表你的同学们向校长建议举办一次朗读会,你会怎么说?
你好,首先我建议你不直接去找校长说,先去找班主任说,或者找团支部书记说。
因为班主任是你们发声的通道,团支部书记直接负责或开展。
先明确朗读活动的主题
不论找谁建议,都先弄明白你们想举办的这个朗读会,是什么性质。
是一次朗读活动,还是社团活动。我相信不论是哪个,老师校长都应该是支持的,毕竟活动是载体,提倡在活动中进行各种人生观价值观渗透和能力培养。
如果朗读会是指朗读社团,建议你这样做
我推测你们想开展的不是朗读比赛,因为今年是建国70周年,五四100周年,各学校都广泛的按要求开展朗读比赛了。下面帮你分析朗读社团开展的前提。
想建立朗读社团,先要想好社团性质,是老师组织还是学生自己组织管理
1 如果希望有老师帮助指导,可以先和班级语文老师,或者你喜欢的老师取得联系,先征求对方意见,看能否在工作之余,担任你们社团的指导老师。并请老师制定社团活动章程,活动方案。提交团总支或者政教处,不需要找校长
2 如果想同学们自己开展活动,需要有活动阵地,朗读文本,社团的管理者,这需要你们提前确定好。还是先写了章程出来,把上面三点涉及进去,章程格式找网上找,然后提交政教处或者团总支,等待审核通过
结束语:开始朗读活动是好事情,前期准备好,先获得学校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再明确活动开展规则,希望对你和同学们有帮助。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而且朗读中,可以让某个字突出出来,让人更加能理解读的文字的意思。
学校存在的问题
1.学校绿化问题,如何让孩子在绿荫下读书?花坛占领了学校的空间,不如植树。
2.学校的文化建设,要有学校的特色,地域的特色。
3.要利用好功能用房,不能闲置***。
4.运动场地要从学生角度出发。
5.图书馆要利用好,让孩子读书。
6.课程开设要全方位,真正育人。
7.安全问题涉及到各个方面。
8.学校的资料要整理有序。
如果您的孩子上高中,您对您孩子语文老师的期待是怎样的?
感谢邀请
嗯,在很多城市小学到初中的班主任呢,都是语文老师,就是因为语文老师,他会有更多的人文的情怀,也希望孩子在这个成长的过程当中,多一些人文的情怀,对于高中的语文老师,我更希望这个老师他能够懂得引导孩子激发孩子的兴趣,有更广阔的知识面,对人文历史都比较精通,能够让孩子佩服,让孩子能够去了解到语言的博大精深,尤其是了解到我们中国语言的魅力,这样会激发孩子自发学习的动力,才能够为孩子真正的去敞开一道门,让孩子去了解这个世界,
感谢邀请。
孩子上高中了,马上就要面临高考,说实话,对语文老师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首先,期待孩子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有人文情怀的人。至少能够出口成章,有很高的语文素养。在读、说、写方面都能够是孩子的楷模。古今中外的文学都信手拈来,有很丰富的知识储备。特别是古文的水平,能够侃侃而谈,而不是照本宣科。
其次,有很好的幽默感,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他讲课的时候语言是幽默的,对学生有启迪的。一个有幽默感的老师,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过来,还能够给学生以启迪,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再次,有很好的教学基本功,他的一笔字写下来就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不一定要达到书法家的水平。但一定是大方美丽的。他的教学是讲究的,精心准备的,能够重难点突出,让学生一节课下来有所收获。
最后,这个老师有很好的口碑,在做人方面也是学生的领路人和榜样。能够给孩子以很好的引领,作为家长,我还希望他是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的,这样他才能耐心的教好学生。在教育学生方面,他能够以公平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给孩子以希望和鞭策。
我希望我孩子的语文老师是位语文特级教师、一位语文教育家,他热爱语文,他教课不枯燥,而是热情流露,传神动人,他不但能照本宣科地完成教学任务,更能感染学生,向孩子传达真正的人文精神。
我上学时候的几位语文老师都极好,其中一位教给了我们很多知识,时隔多年,我仍记得一些,比如朦胧派诗作,”黑夜给了我黑的安静,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汪国真的"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顾城和英子的故事,等等,这些就像雨露一样,点点滋润了当时少年的心。
有另一位老奶奶语文老师,给我们上”诗经·硕鼠“一篇,她的音调有点奇怪,仿佛是吟唱,我至今仍受她影响,那句”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整首诗,仍能轻松背出。
这些很好的语文老师,是把语文课的精神与自己的做人融为一体了,他们讲出的话沾染着他们对语文的热情,所以让人信服,极富感染力。
我仍记得晚自习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在燥热而寂静的教室中间,一只手背着,一只手端着一本《三国演义》来读,看他享受而休闲的样子,我当时很羡慕他,不知道他那本书是哪里拿到的,当时我不知道有图书馆存在,也没有网购。好的老师,让人记一辈子。
如果说词语、阅读理解更多的是考察语言学的知识点,那么要写好作文,就必须有对现实世界的了解、忧患意识和入世的志向,要胸有韬略。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语文老师也应该有很好的世界观,向学生传达和探讨现代东亚、现代世界、国际关系的好的知识和思想。
只有这样,他教出来的学生才是拥有大语文胸怀的人才,他教授的语文科才能成为学生以后求学求知的利器,因为他真正能从语文中提炼出人生精神。
另外,现在,随着温儒敏部长的新政策,语文的阅读材料包孕极广,一位好的语文老师应该拥有社会科学的普遍知识,比如他能知道一些脑科学、心理学、智能科技、生态学等学科的知识和主题,这样,他的学生就不会对阅读理解的材料感觉难理解,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