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选春赏析和读后感?
诗人写《春》,始终是固绕着“桃花”展开的。“桃花”这一形象,成为这首诗成功与否的关键。
诗一开始,诗人就开门见山地点出了“春”,点出了“桃花”:“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这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五烈士牺牲是在春天,春天,就有桃花开放。虚写:这“春天”,这“桃花”,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光明,象征着新的社会。当然,光看这两句,还看不出这种象征意义,只有随着下面展开的诗句,才能了然。只读这两句,读者很难猜到诗人往下如何写。读了下面的诗句,就不能不惊叹诗人转折的高明了,而且这种转折极其自然。
“在那些夜间开了”这一句,点出“桃花”开的环境——在夜间,诗人便紧紧抓住这“夜”,展开了刻划:指出那些夜间是“血斑点点的”,是“没有星光的”,是“刮着风的”,“听着寡妇的咽泣”。诗人由写“桃花”,转入写“桃花”开的环境,不仅自然,诗人的一种意图也随之而出了:诗人没有直接写刽子手们的狰狞面目,没能直接写他们的残忍,只这几句,已把刽子手们的残酷写得入木三分。这几句,构成了一幅令人怵目惊心的图画。诗人的控诉,诗人的愤怒也油然而生。
《春》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7年4月,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创作的一首新诗。这首诗把烈士的牺牲与春天的到来直接地联系起来,除了表现出作者对于反动派的疯狂***的愤怒和仇恨之外,还表现着一种坚定的信念:任何疯狂的镇压和***都无济于事,烈士们所付出的鲜血代价,是以迎来一个更美好的春天为报偿的。
这首诗布局缜密,结构严谨,很好的利用了人的联想力是可以转化的这个特点。
艾青诗选中黄昏的读后感?
这首诗以点带面的写法是很明显的。诗人对于土地、特别是对于故乡土地的深沉眷恋,是集中以干草和畜粪之气息困惑着我的心来写出的,只点出对这一形象的"记忆",把诗人的感情就全部带出了。
这首诗,感情是那样真诚,那样浓烈,是因为诗句是从诗人心底流出来的。诗人心底浓烈的情感,是长久孕育的结果,是诗人的心与土地血肉相连的结果。这不只是从理性上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从感情上的深厚理解。
艾青诗选春雨读后感?
艾青的《春雨》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作品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简单地说就是表达了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艾青诗选月光的读后感?
诗先从写景开始,写“雾”,写“月光”,然后很自然地引出“我”来,“我在寒冷的空气里走着”。
又从“我”来写景,写那些“小屋”,写“小屋”里的人们已经安眠了。
接着,再进一步写“我”的心情……写景是为了写“我”,写“我”又是为了写景, “我”和景融为一体。诗中的“我”为线,“我”和景交互推进,情景自然推出。诗人的这一高超手法,为这首诗的成功起了很大作用。